林伯强:建设现代化能源强国︱能源思考 -尊龙体育官网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强国,是指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为引领,以能源体制市场化改革为抓手,以推动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以先进的能源技术创新水为驱动,切实有效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美好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强国要求能够成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和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全球能源治理的领导者。具体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强国至少应包含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扩大能源国际影响五个维度的内涵。

在碳中和进程中建设能源强国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能源强国,可以实现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及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和相对低廉的能源价格。建设能源强国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内在诉求。同时,建成清洁高效坚强稳定的能源系统,该能源系统可以兼顾能源安全与产业链竞争力,能够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二是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建设能源强国要求大规模发展低碳清洁、立足本土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助于降低油气等战略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减轻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同时有助于加强对外部能源供应风险的抵御能力,特别是由于地缘政治变化造成的能源供应风险。

三是有利于建设低碳节约的文明消费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能源强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在能源强国建设过程中,能源结构的清洁低碳调整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清洁化。在供给侧,通过清洁能源实现对高碳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在需求侧,通过倡导鼓励消费者行为的低碳绿色化,循环经济,以消费倒逼低碳生产,引领低碳节约的社会风潮。

四是可以全面引领新能源技术。在传统能源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通过创新超越。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中国目前的技术水与国际先进技术相当,但整体产业链比其他国家更全更有竞争力。在实现能源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具备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齐力的体制优势,使得政府部门能令行禁止,政府推动的政策可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凭借政府低碳政策的执行力和广阔的增量市场,中国可以成为世界新能源技术的领先者。新能源技术和设备应该是今后中国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设现代化能源强国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现代化能源强国需要立足煤炭。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依然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因此现阶段需要立足煤炭,需要认识到庞大煤电机组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助力能源清洁转型。中国拥有着世界上“存量大、效率高、机组新”的煤电机组。通过保留布局合理的煤电系统,可以应对电力系统稳定和极端气候。特别是当极端天气出现或电力需求波动较大,煤电可以作为备份电源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正常生产和生活,既符合先立后破的要求,也符合保障安全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的基本原则。从成本的角度看,煤电退役除了固定成本归零,还需要投入拆迁费用以及其他职工安置再就业等成本,这个就是煤电的“退役预期”。目前对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经济评估直接将煤电发电成本加上ccus成本,如果“煤电 ccus”技术经济评估纳入煤电“退役预期”,仅包含发电的变动成本和ccus改造配置成本,其成本竞争力相对于“风电光伏 储能”模式会大大提高。因此,需要开始布局ccus技术的规模化发展,以期在大比例风电光伏并网的背景下,降低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和压力,以较低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实现了对煤电装机和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建设现代化能源强国需要兼顾消费侧。中国目前依然是“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消耗了70%的电力和超过50%的一次能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的人均资本存量意味着未来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立足当下,节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是实现能源强国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gdp和能源消费密切相关。建设能源强国需要消费侧政策配合,需要强调实现“双脱钩”,即gdp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而“脱钩”的关键点在于将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高耗能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第三,建设现代化能源强国需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建设能源强国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将兼顾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经济、低碳环保、能源公的“能源三角”。前几个月出现的限电说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始终是能源行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能源之前,需要强调煤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同时通过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着力提高能源系统调节衡能力,并在消费侧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

总之,为了建设现代化能源强国,中国将锐意能源改革,积极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清洁低碳稳定高效的能源系统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具体政策,使新增能源及电力需求基本上可以依赖可再生能源。此外,需要致力于提升终端部门电气化水,推动电能替代和电动汽车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ccus、储能、氢能等技术研发上取得显著成果并开展规模化商业应用。

(作者系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